川西自駕之旅

疫情突如其來,我與妻子共休年假的計劃改了又改。我居有疫地區的低風險區,妻子與兒子在全域低風險區,各地疫控政策懸殊,往來流通涉及居家隔離與三天三檢,多重管理交織令人不甚勞煩。

我想盡量完整耍假,公休時間只得不斷向後推遲壹周兩周甚至三周。妻子年休日期固定,期間我們還多次商量錯開調休。無奈且郁愁,新冠疫情永遠如此反複,我們應該如何取態呢?好在妻子隨後因公事調整了休假時間,我們共待解封同行。或許順實而爲也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歸家首日,父親、姑夫與嶽父母麻將血戰壹日,我與妻子爲四老忙備餐飯。清閑下來,我們才聊及假期計劃。新冠疫情三年,我們都未曾出過遠門。既然出省風險較大,那我們就出市。妻子與兒子都沒有去過九寨溝,我亦曾多次提及與之共賞世間最美好的風景。

我聯絡導遊同學了解當地防疫政策、住宿與路線。同學表示24小時綠碼即續暢行;住宿與行程問題,手機上網分分鍾解決。總之,擔憂大可不必。妻子對于綠碼通行不屑于顧,我也不想與之過多爭辯,住宿與行程,其未評論。

妻子似乎沒有太高興致,我也不想做帶頭大哥妄作決斷。男人對于有些事猥猥瑣瑣並不是沒有主見,不要沈溺在孰強孰弱的爭辯怪圈,大家壹定要心領神會提前研判決斷諸事的迸發風險。生活感性又要時刻保持清醒,這是壹種自我回旋的精神愉悅。

天氣炎熱,風都帶了溫度。妻子看了壹夜小說,整晚未眠,我于心不忍。

東方魚白,我告訴妻子:說走就走。人生並不需要那麽多規劃,我們盡情擁抱變化。

收好衣物,備足泡面與涼白開,做過核酸,我們壹家三口便向九寨溝進發。

水美九寨

舟車勞頓,抵達九寨已天色向晚。溝口熙熙攘攘,好不熱鬧。我之前對于防疫的過度擔憂明顯多余,人生似乎需要開拓與冒險?我在行程之前看中的枯山水溫泉酒店,因妻子的片刻耽擱而售罄,即便如此浪漫也不應止步,時刻保持人間清醒與開心爲要。我們壹起品嘗了牦牛湯鍋、手抓羊排、青稞小餅與高原啤酒。價格小貴,份量還行,偶爾小小奢侈壹把亦是情趣。飯飽酒足,駐足山澗溪流左右,隨風飄動的闌幡遠映燈光真叫人神清氣爽。

翌日壹早,我們在溝口乘坐觀光車到箭竹海(原始森林路線方向)至下遊覽。沿途美景,妻子大發感慨並溢于言表。我們在箭竹海穿梭過程中,兒子發起了渾。好說歹說他就站在原地不動,也不准我們拍照。兒子說這裏非常無聊,我也不知道如何讓他感受自然之美的有趣,畢竟美是壹種自我內心感受。我本意讓兒子提前感受自然,現在觀之無可奈何,感受美的能力應該如何培養?兒子不准我們拍照亦是內心不悅表現,這類擁有平權意識的個體“叛逆”覺醒竟然小小年紀就開始表現,我們作爲家長應該如何與之交流值得思考。

我們圍走箭竹海壹圈,後下五花海走馬觀花。妻子嚷嚷體力不支,要我快點坐車去諾日朗。我們在中心站吃完泡面,大家便陷入了路線抉擇的兩難。壹是繼續行進,妻子體力不支;二是原路折返,勝景淺嘗,意猶未盡,我心又不甘。

我們沒有在諸多路線問題上爭辯太多。我時刻保持人間清醒並深刻認同妻子的理念:出來玩是爲了放松,而不是把自己搞得心神俱憊。

我曾曆經過九寨溝最美的年華,妻子今至勝地壹遊無憾。我們兩全其美。返程偶想,地震之後的九寨溝確實不及當年,或許只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罷了。

黃龍瑤池

耗時壹晚,我們到了黃龍。兒子喜歡刺激的高空纜車,不過他說乘坐時間太短。高原濕地潛隱黃龍寺,兒子想上壹柱香,我購買了平安香,讓他焚香許願。願有願無都可,願默願言都要心誠。兒子無從知信仰,但可知敬畏。

鈣華瑤池層層梯田疊映五彩流光,顆顆碩果金瀑垂涎。黃龍很美,如織遊客擺出多種姿勢取景。我旁壹對年青夫婦,女子嗔怪男子將其照醜壞了心情,徒留男子壹人錯愕。壹段浪漫的旅途何必如此?眼睛才是我們心底最好的風景,照片讓我們看到更大的自己,還是我們曾經壹起擁覽過的美景。妳看畫中,還是人在畫中?美是否真的需要裝扮?男女相處需要懂得壹種相守的默契與智慧。

下山途中,水色日少。妻言風光可惜,我言看坑未嘗不可。天氣大旱,不都是造物者之自然。

九紅草原風光路

輾轉若爾蓋草原,途經九紅草原風光路。天空下起了小雨,或許此處風光四時不同,但我更偏愛草色青青。天低地大,雲塊飄蕩,我們蜿蜒穿行其中;帳房很小、牦牛很小、馬兒很小。

壹切那麽近又那麽遠。

牦牛低頭食草,高源濕地上的凹陷溪流只是天地的淡淡注腳。大塊草原讓我們暫時抛掉了鋼鐵森林,我們仿佛壹只被突然扔進草原的輕輕小羊。

壹切那麽靜又那麽空。

沒有荒涼與現代、美醜高低之分別眼光。旅行就要這樣短暫沈溺與俗世忽忘。

若爾蓋草原

我們到觀景台觀看九曲黃河第壹彎,上行扶梯壹層壹首古詩,詩歌確實有利于豐富我們的審美,只道現代科技將全世界的景色濃縮重疊,我們選擇太多導致感官麻木,九曲黃河第壹彎沒有給我們太多波瀾壯闊的震撼,有些略顯遺憾。

兒子下行樓梯走跑非常不安全,高原疾行同時還不利于心髒,我與之交涉不從,終以我在其前護跑的折中方案進行,爲人父母在子女教育溝通與牽挂方面始終要用盡心力才行。

松州古城與牟尼溝

若爾蓋與松潘同樣涼爽。夜宿松州古城,閑逛與其他古城相仿。古城內車水馬龍充滿活力,年青人騎著電瓶車小黃。這讓我們想起了泰國蘇梅島的租借摩托,手持玻璃瓶加的不是汽油,而是壹段小確幸與青春。那時的我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與喜悅,現今卻日漸老朽。

旅遊幾日,全身都充滿了牦牛與羊肉味。我們在松州古城尋找美食,兩家不同店面的牛雜味道迥異。裝修闊氣的店面失了味道,味道十足的小店卻沒那麽起眼,說不清道不明,我們要尋找什麽與堅守什麽。

妻子說那家小店的牛雜十分美味。牛雜湯底上桌偏鹹,後來時間悄悄的將這份濃郁調換,牛雜入口軟糯脆滑,味道適中,湯底經過沈溺反而味淡。

我們去了市場,買了清真大餅,感受人間煙火。可惜天長地遠,無法購買新鮮牛肉帶回。

翌日,我們進入牟尼溝。二道海枯水未去,紮嘎瀑布慢行壹覽,我與老婆稍作幾張合影留念。此次我們吸收以往經驗,停車于綠陰之下納涼用餐,閑適快活。期間,偶遇壹對江油老夫婦,他倆自駕SUV,白日浏覽景點,晚間停車服務區,睡眠于後座,節約暢玩。每壹個人都有自己的旅途方式,我們只能羨慕他們擁有退休寬裕時間。我具體咨詢了返程之松平公路路況,其答崎區多險。

妻子意從汶川方向繞路折返,又自評汶川無可玩景點。我未多言,壹個家庭在重大決策層面上往往僅需要壹種執行意見。妻思半晌,我們仍以松平路返歸。車行小道,猶練技藝。我覺悟快速過彎又不希望産生過多離心力,必以外側慢進,中間靠近內側快駛而出。

壹路風馳電掣,我們順利歸家。隔日,妻因勞熱小病,我終日照顧。期待下次旅行,我們不要勞頓,只求休閑純玩。(文/王宜楷)

劍門雄關千年蜀道之圖鑑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老王在劍門關觀看學霸背誦《蜀道難》時不禁感慨。時間都去哪了?這事若放在20年前,他分分鐘信手拈來。

作為天下第一天然隘口,除了詩仙李白流傳千古的佳句,還有「唯天有設險,劍門天下壯」「劍門天設險,北鄉控函秦」等等。老王在「智力巔峰」的高中階段經常與杜甫、陸游等大詩人神交,同時領略一座歷經千年風雨滄桑關隘的豐富歷史內涵。
1銘史鑄劍

巍峨劍門地勢險峻,作為秦蜀交通咽喉,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戰國時期,西南地區有巴(今重慶境)、蜀(今四川境)、丹、犁、苴(今廣元昭化境)、滇等國,其中蜀國最大,為「戎、狄之長(首領)」。巴國與蜀國向來不和睦,而與苴國友好。巴、苴兩國時常聯合對抗蜀國。蜀王有年出兵攻打苴國,苴侯出逃奔到巴國。巴國、蜀國互相攻伐,兩國都向秦國告急救援,隨後便發生了秦國歷史上著名的辯論:司馬錯論伐蜀。

秦惠王想要南下攻打蜀,蜀道險狹難以到達,出兵不便,同時其內心又深恐韓國領兵前來偷襲侵犯。秦惠王面臨著一個艱難的決定,伐蜀還是伐韓?

秦惠王猶豫未決,遂召開高層會議,問計於秦相張儀與司馬錯,兩人各自亮出觀點。

張儀主張伐韓,「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中原地帶是當前世界舞台的中心,秦國應去中原爭雄,問鼎於周,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此成就千秋霸業。秦國若南下遠途糾纏戎狄小族,只恐王業難酬。

司馬錯請討伐蜀國。一是蜀國政治昏亂,秦國若舉兵攻蜀,傷亡小,天下不以殘暴之名。以蜀地擴大秦國疆域,蜀地財富強兵富民,一舉兩得、名利雙收;二是攻打韓國,劫持周天子,秦國將蒙受不義之名。東進韓國,還可能引發韓國、趙國、齊國、楚國戰略合縱;三是秦國南取巴蜀,從水道謀楚而漸並天下。

秦惠王最終采納司馬錯的穩妥之策,對蜀國用兵。

蜀道山澗峻險,兵路不通。相傳秦惠王命人造了五頭石牛,將金子放在石牛屁股下,向蜀使者謊稱石牛一天能屙一千兩金子。

貪財的蜀王聞此消息,即命五丁力士鑿山開路,去迎石牛歸蜀。五丁力士開出一條金牛路將石牛運回,蜀王方知上當受騙。

入蜀道路打通,秦惠王忌憚五丁力士神力,不敢冒然伐蜀。其又向蜀王進獻五位美人。五丁力士又去秦迎接美人歸蜀。五丁壯士與五位美人行至梓潼,路遇巨蛇作法,山崩而亡。後世將大山崩塌新化的五座峰嶺稱為五丁。

秦王聽說五丁壯士已死,即命張儀、司馬錯等人率軍經金牛道(自今陝西勉縣向西南,越棋盤關進四川,經朝天驛往劍門關)攻蜀。

前述神話傳說真假難辯,《蜀道難》中「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勾連」一句結合典籍故事不免令人覺得妙趣橫生,意境幽長。

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長江赤壁大破曹操大軍。赤壁之戰中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詐降巧用火攻,創造了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此戰形成天下三分雛形,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曹操佔據北方,重新整頓兵馬;劉備坐擁荊州,西取益州。曹操不容劉備平定四川,揮軍進攻益州。劉備派將駐守梓潼郡,鎮守古蜀道,全力防堵曹操進攻。

諸葛亮揮師北伐中原期間,為了保障後勤補給,投入大量資源維護古蜀道,其差遣民夫士兵在大劍山鑿石鑽眼、架飛梁、搭棧道,在斷崖峽谷隘口修築關門,派兵把守,讓商旅和軍隊通行。此屏障稱劍閣,又稱劍閣關,因其軍事防御意義而逐漸被人們重視。

劍門關天然險峻,給防守方提供了極大優勢。鐘會進攻蜀國,失去漢中的姜維憑借劍門關將十數萬曹魏大軍拒之門外;諸葛亮五出祁山,姜維十一次北伐中原,都曾經過此地。
2劍門蜀道

在歷史歲月長河中,古蜀道主要有三條:金牛道、米倉道和荔枝道。秦王送蜀王金牛、諸葛亮修築關門的道路就是「金牛道」。

古時入蜀要翻越秦嶺、龍門山脈,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現實情景下開山鑿路難如登天,金牛道作為直抵蜀地核心成都最為便捷的道路,劍門關扼守金牛道咽喉,當之無愧的蜀地北方門戶。

雖然從軍事戰略層面上講,入蜀並非獨有金牛道,我們慎用「劍門關破,蜀地不存」。但不可否認劍門關對於古代戰略防御的重要價值與積極意義。

金牛道作為成都到長安的官道,劍門關是多重防御的最後門檻。入蜀方向的數百裡山地重巒疊嶂,過關即為遠景盡收眼底的盆地平原。

橫貫半個四川的劍門蜀道像一條穿行於崇山峻嶺的游龍。沿線三國文化深厚,姜維、鄧艾、馬超等在此留下了精彩故事;三星堆遺址、德陽文廟、七曲山大廟、昭化古城、翠雲廊古柏、明月峽等名勝眾多。

「劍門蜀道」串起了璀璨的文化明珠。其中劍門關最為險要,素有「天下雄關」美譽。
3劍門雄關

大劍山七十二峰綿延幾十裡,形成天下最險絕壁。絕崖似門,唯留大劍山中斷處東峰營盤嘴與西峰金城山斷崖之間的一道狹谷隘口,成為入川必經之路,人稱「劍門關」。

關樓歷代都有重建,現今關樓仿照明代關樓重新修建。

關樓依據冷兵器時代作戰特點,采用青石座基、石拱劵門、金釘固門等形式,營造「敵樓高踞、堞垛森嚴」的明代建築風格,為其身後千年古道的嶄新標志。

劍門棧道

三國時期,蜀丞相諸葛亮令軍士在大劍山鑿山架梁修建的古棧道,早已湮沒在歷史的長河,如今壁立山峰之上的盤山棧道,供游人登山觀景。

猿猱鳥道

猿猱道與鳥道是兩條不一樣的線路,兩者都依山傍勢而建,蜿蜒直上。相傳此道是劍門關山區百姓上山采藥捷徑。

猿猱道難度系數比鳥道要高,猿猱道有一段路沒有鐵索和安全柵欄,游客進入猿猱道需要測量血壓,腰系安全帶,頭戴安全帽,並在景區工作人員帶領下登山。相對而言,鳥道有安全柵欄和鐵索,不需要佩戴安全裝備。

玻璃景觀平台

懸空玻璃景觀平台位於劍門關景區大劍山主峰,懸挑長度為世界第二、亞洲第一。景觀玻璃平台與古樹,古木石雕遙相呼應,供游客俯瞰劍門關景區的雄、奇、險、秀。

劍門關相關景點還有姜維城、姜維祠、梁山寺、梁山寺等。相近景點:翠雲廊、雙旗美村、溫泉等。美食:豆腐宴。

翠雲廊

翠雲廊是古蜀道中以險著稱的劍門蜀道的一段,迄今為止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道路交通系統。翠雲廊古稱劍州路柏,民間稱「張飛柏」,位於劍閣縣和梓潼縣,以劍閣縣部分為主體部分。翠雲廊石路崎嶇凹凸,古柏行道,意境深厚久遠。

雙旗美村

雙旗美村距劍門關20分鐘車程,項目依托劍門關景區,融合「景+村」,以文旅助力鄉村振興。兩大景區在文旅業態、歷史人文、自然風光等方面形成差異互補,劍山腳下盛開的世外桃源豐富了大蜀道旅游環線圖景。

溫泉

劍閣縣城下寺鎮坐擁兩處溫泉酒店。溫泉富含偏硼酸、偏硅酸、鍶等有益人體健康的多種礦物質及微量元素,被譽為「藥用醫療熱礦泉水」。兩處溫泉各有千秋,游客可欣賞山石、林瀑、花草等優美布景,亦可靜享魚療、礦砂、沖浪、動態水療等養生洗浴。

豆腐宴

劍門豆腐以劍門山區礫岩油沙石土出產的黃豆為原料,使用來自劍門七十二峰的天然泉水,經浸豆、磨漿、濾渣、煮漿、點漿、脫水等傳統工序加工而成。成品豆腐顏色雪白,質地清爽滑嫩、韌性極強味醇入心。
4天塹通途

外地自駕游客可在劍門關收費站(G5京昆高速出口)轉行G108國道川陝公路舊路至劍門關景區,亦可在金子山收費站(G5京昆高速出口)轉行青劍路、下普快速通道至劍門關景區。

溫馨提示:節假日期間,自駕游客需按交警指引道路行駛。

周邊游客可乘坐西成高鐵至劍門關站,隨後自主選擇公交、小巴、出租車至劍門關景區。

近年來,劍閣唱好「雙城記」,做強新縣城,做美老縣城,著力做優城市骨架,全方位構建宜居宜業城市環境。劍門大道改造升級後煥然一新,劍溪河髒亂差地塊整治建成「口袋公園」,東濱大道河堤打造成市區居民休閒地,同時大力推進寶龍大橋建設。這些項目建成後,劍閣縣城人居環境將大幅改善,城市「顏值」將全面提升。

劍門之險雄居天下,而今天塹變通途。劍門蜀道上的一座精品公園城市正在逐漸展現。

此情此景,老王不禁感嘆誦吟:「噫籲嚱!」(文/王宜楷)

輕徒蜀道翠雲廊南線秘境,再探幽奇龍源古柏

勝日尋芳宛如昨日,我與蜀道翠雲廊的初體驗至今仍然歷歷在目。念念在茲兩年,我看蜀道翠雲廊的精神體悟也不過浮光略影。淺嘗輒止。小文飛鴻一爪雪泥,神思好似浪漫深遠,實則著墨倉促寥寥。

誠然印證了那句「劍閣是個好地方」。劍門關、翠雲廊、鶴鳴山、豆腐宴等等,我怎麼可能一次性看個夠與玩個夠。

翠雲廊這個詩情畫意的名字,源於清代劍州(今劍閣縣)知州喬缽的詩作《翠雲廊》:「兩行古柏種何人?三百長程十萬樹。翠雲廊,蒼煙護,苔花蔭雨濕衣裳,回柯垂葉涼風度」。

廣義上的蜀道翠雲廊特指以劍州古城(劍閣縣普安鎮)為中心,北向昭化古城,南抵南充閬中古城,西往綿陽梓潼大廟山。狹義的「翠雲廊」指劍閣縣境內的翠雲廊風景區。時值「五一」小長假,北線(劍昭道)與西線(劍梓道)游人如織,探幽尋奇之所必非南線(劍閬道)莫屬。其中蜀道翠雲廊南線龍源段,作為本人的第二故鄉,予獨愛之。

龍源鎮位於劍閣縣中部,劍南路穿境而過,東鄰白龍,南接開封,西壤義興,北毗普安,交通便捷。今有江石、紅彤、九龍、小石口等地古柏可游賞,轄區翠雲廊沿線古柏1912株,作為古柏資源較集中之地,道古柏密,曲徑通幽。

今次小雨,我泊車紅彤,著雨鞋徐行於古柏林道。細雨綿綿,空山清冽,綠意盎然。不經有人疑惑,苔蘚盈階,道阻石滑,道狹草木長,寒雨濕衣裳,這樣心情煩悶的健步活動是否真有意義?不過古行道樹而已。

我沉寂片刻無答。上次我僅僅走馬觀花淺顯領略了龍源古柏的野趣與別情。這次我一定要沉下身子來。「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管他哪般雨兼風。

關於龍源古柏,我要神通詩人「細雨騎驢入劍門」的身伴酒痕帶消魂。

訪勝探幽

我是一個比較閒散的人。相較「特種兵式旅游」盡速打卡,本人更偏愛隨心所欲的慢游。

這條蜿蜒於山脊的蒼莽巨龍歷經時空歲月現已斷斷續續,輕徒蒼柏夾道的逶迤石徑,上有蔓枝接天繚霧,下有芳草萋萋翠滴,偶有山野清風扶著路旁固根保土的砌石而來,柏枝輕低,沁人心脾。仰頭而視,細雨像針絲穿落下來;駐足極目,古柏疏疏曲徑幽深。細雨綿綿的千年幽綠長廊不見雲游人,唯有空山隔葉鳥啁鳴。

周身律動給人的視覺、嗅覺、觸覺、聽覺無意識全息感官體驗,天地一元。幽是自然裡的一隅清幽,幽是人生中的一份幽然,幽更是追尋生命本真意義上的空靈幽遠。

多維尋奇

且游且賞,倘佯在古代陸地交通活化石的翠雲廊,我就不得不提及龍源古柏之奇。古今文人黑客關於古柏的描摹著實太多,我單獨從下述幾個維度談談本人的拙見。

色:龍源古柏樹根、樹干呈灰白、或灰黑、或灰綠。它們偶爾色澤純一,偶爾灰黑二色分樹干而布,偶爾白黑綠相間,偶爾蒼苔與藤葛青青點綴樹干。古柏灰白各色,黑綠浸染,我們行途千年畫廊感受天地自然之和諧筆觸。

質:有古柏蒼勁蟠根奇崛;有古柏皮粗肉糙,依然參天而拔;有古柏霜白挺拔似雕塑;更有古柏曲枝青黛油光水亮。

形:龍源古柏樹干粗壯,多人伸臂合圍方才能環抱,無不令人感慨;古柏姿態萬千,當地老百姓依長勢命名有馬鞍柏、天蓬柏、夫妻柏、褲衩柏、一株香,部分古柏還被賦予了傳說故事,頗具觀賞價值與生活情趣。今次我仔細端詳每一株古柏,有柏枝似人形嬌媚,有柏枝面覆青苔似蜿蜒蒼龍盤旋,還有樹瘤似狗似獅。神思相合,汪洋恣肆,我們胸中之柏雖非四海皆同,但也妙趣橫生。

除此之外,在春風花草香間、在穿林打葉聲中、在曉光散朝霧時、在野曠月淨明裡、在開門雪滿山前,龍源古柏可能又是不同的奇趣光景,等待我們親歷尋味。

融通古今

「三百長程十萬樹」乃我們目之所及,回眸過去,貫穿古今,蜀道翠雲廊還有更多神韻。

秦皇一統天下,修馳道種松柏,爾後蜀中名將張飛、唐玄宗、宋仁宗、明朝劍閣知州李璧進行多次大規模栽種、無數次小規模補植,翠雲廊古柏樹群的形成時間跨度兩千余年,行道樹的栽種、補植、管護從來沒有中斷過,翠雲廊與古蜀道相伴而生,相互依存。

站在秦蜀古道遺存上,我們在宏觀敘事方面驚嘆古蜀道穿秦嶺、越巴山到達四川盆地的險峻。這條貫穿古代中國南北的交通與軍事要道,對於黃河文明與長江文明、黃河流域與古蜀國文化交流溝通極具重要意義,對於民族遷徙和民族融合、繁榮巴蜀地區的經濟文化、促進國家統一貢獻重大。

我們還可以從微觀敘事層面著眼司馬錯論伐蜀的歷史,「五丁力士鑿山開路」的傳說。

秦惠王意欲南下攻蜀,蜀道險狹,又恐韓國領兵偷襲侵犯。司馬錯與張儀為此展開了一場精彩激烈的辯論。秦惠王最終決定對蜀國用兵。

蜀道山澗峻險,用兵不易。相傳秦惠王命人造石牛五頭,向蜀使者謊稱石牛一天能屙一千兩金子。蜀王聞此即命五丁力士鑿山開路,迎石牛歸蜀。入蜀道路便是這樣被打通的。

除此之外,還有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無數帝王將相、仕子商旅經行其間,唐代李白、李商隱,前蜀後主王衍,宋代陸游,明代楊瞻,清代趙挺元、張問陶等文人墨客留下了蜀道與翠雲廊相關詩篇,讓古道文化充滿鮮活生機,躍然紙上。

由遠及近,古代有「兩川咽喉、蜀北屏障」之稱的劍門關、蜀道翠雲廊南線的龍源鋪,你可曾聽過?關於龍源地名的九龍民間傳說,你又知否?此處曾是距離古劍州最近的站鋪,南來北往的商旅在這裡歇腳喂馬,解渴充飢。此處現今還有一塊女兒碑,霜白蟠根啃石,碑面字跡依稀可辯:「督察院示諭,軍民人等知悉,今後男婚須年至十五六歲以上方許迎娶,違者,父兄重則枷號,地方不呈官者,一同枷責」。依此物料可略窺明代對男子早婚現象的管控,也為蜀道碑刻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

古道今時今日早已沒了車馬喧囂,數風流人物的傳奇故事仍然熠熠生輝。步感宇宙千年流變,我們或與將相王侯、才子佳人、商賈旅人打一個照面。我們走著古代先賢走過的路,初心依舊,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走心寄情

探幽尋奇,懷古思今,踏青不多時,我似乎有些走心了。

抑或自洽。

在現代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人們面臨諸多困境和壓力。我們不妨在快生活中抽出一個慢周末,邀朋喚友去蜀道翠雲廊龍源段游賞探幽,體味當地風土人情與煙火氣。

我們可以在大自然中尋獲安閒與自在,暫逃都市喧囂,排遣心頭煩悶,開闊眼界,調適身心。我們在翠雲廊徐步輕談,或坐於石,或席地短憩於山間飲一杯茶。我們好久沒有認認真真關心過一棵樹了?我們好久沒有仔仔細細欣賞過一朵花。讓我們閒看農人勞作,靜看一點炊煙竹裡人家。

暫忘天地,人生偶爾的「松弛」或許會令你更好重整行裝出發。

抑或鼓舞。

過往「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如今劍閣縣四通八達,交通狀況翻天巨變。京昆高速、西成高鐵輻射成都、重慶、西安等中心城市,108國道、下普快道便捷縣境交通往來。

從「百步九折縈岩巒」到蜀道不再難,千年蜀道四通八達的變遷史蘊藉著巴蜀先民一脈相承的勤勞勇毅,見證了中國人的奮進與執著,敢為人先的精神內涵。

時光杳杳。古今多少物是人換,翠雲廊堅勁古柏猶在,其又給人一種生機盎然的向上鼓舞。

龍源多風,古柏偏斜長於山坡巍然不倒,千百年來其不知與強風鏖戰了多少個回合。龍源古柏堅勁、頑強、勇毅,豈是大風能夠摧殘、扭曲、甚至壓迫的。它們經春雷夏雨、秋霜冬雪的堅實軀體裂紋滿布依舊萬古長青與生機勃勃;它們蒼老的根莖攀抓牢扣崖壁磐石,裂開了石痕,沉淀了歲月悠悠;它們頂天立地,正氣凜然,作為千百年來最忠誠的護路衛士,為人們擋風遮雨,默默奉獻著自己大公無私的力量。

抑或厚重。

我們從歷史中汲取文化養分,拓展有限生命長河的寬度,步游變得更有意義。

蜀道翠雲廊龍源段浮光剪影,極目四望皆是蔥郁之色。足之所及,遠芳萋萋。不知人們曾在這條古道上書寫過多少離愁。不論浮雲游子滿別情,還是枯藤老樹,落日故人,斷腸人在天涯。

據民間百姓傳言,龍源鋪在明朝以前俗稱柳溪鋪,除古柏道外,漫山野柳成群,澗邊水草豐美。我在古道不禁感嘆時空歲月流轉,古今多少物是人換,垂垂老矣的人是否能夠體悟到生命中的瞬息萬變與永恆不變,那彌足珍貴的情感唯有寄情山水之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蒼柏森森」。

千年古柏是一種歲月印記,更是一種情感聯結紐帶。它靜謐無聲陪伴了人們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以及晚年;

遠方的游子,人事消磨、蹉跎半生,它是家鄉屋舍儼然的內心情感構畫,它是我們生命回眸裡最為厚重的沉淀與停留。

與此同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它有希望,有寄望,福澤綿延四方。

傳承發展

輕徒返歸途中,我無意間看到古柏樹上的藍色銘牌(NO:南01000)。一個非常漂亮的整數。這種便於分段分類動態監管的「信息檔案」令它們的身份人格具象化,你我今日相遇算是緣分,此中竟有一種莫名的久違親切感。此行若有孩童共往,「讀樹」說不定還可以為旅途增添一點小小情趣。

而關於古蜀道翠雲廊的傳承與發展,我想這條六次植樹,完備於元明的「蜀道明珠」將來必定會更加璀璨奪目。

因為「把古樹名木保護好」的生態文明建設制度良性運作

作為蜀道亮麗的風景線,保護古樹名木的「官民相禁剪伐」「交樹交印」等制度傳承至今仍在接力延續。劍閣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推行「林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模式,一樹一檔掛牌保護,一樹一人常態巡護,一樹一策科學救護,強化蜀道翠雲廊古柏保護干部離任交接。

就當地而言,龍源鎮組建了蜀道翠雲廊古柏保護工作專班,由黨政主要領導任各責任區監督員,壓實人員責任,確保「一樹一專班」保護機制運行有效。同時統合新媒體、大喇叭、壩壩會、流動宣傳單、現場警示牌等多元立體場景宣傳,各村(社區)簽訂《龍源鎮森林防火責任書》,古柏沿線村組群眾簽訂《蜀道翠雲廊古柏保護承諾書》,全面營造廣大人民群眾積極主動參與保護古柏的良好社會氛圍。多措並舉形成「黨政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各界齊抓共管」的古柏保護新格局,確保古柏健康生長。

因為「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好」的源頭活水奔湧不息

可走可看。蜀道翠雲廊「一體三線」,呈「人」字形分布,以劍州古城(普安鎮)為中心,北向昭化古城,西往綿陽梓潼大廟山,南抵南充閬中古城。

北線(劍昭道)依次經過抄手鋪、漢源鋪、漢德縣遺址、劍門關古鎮、姜維墓、劍門關-翠雲廊、劍溪橋、志公寺、大朝驛遺址、天雄關、昭化古城。

西線(劍梓道)依次經過清涼橋、攔馬牆、涼山鋪、柳溝驛、垂泉鋪、武侯坡、武連驛、覺苑寺、武功橋、演武鋪、上亭驛、梓潼大廟山。

南線(劍閬道)依次經過龍原鎮、店子鎮聯盟村省級傳統村落、亭子湖店子段水域、白龍鎮、康天鋪、石子鋪、厚子鋪、落下閎故居、思依鋪、閬中古城。

翠雲廊三線緊密聯系著昭化、綿陽、南充,沿線古柏、古道、古城、古村落自然文化遺產豐富。劍閣縣境內三條崎嶇蜿蜒的古驛道上共有蒼勁挺拔古柏7778株,枯藤古樹,滄桑蔥郁,形態各異。古蜀道風貌保存較為完整,沿途山灣、深谷、峰巒地域形態多樣,散布寺廟、關隘、橋梁、石刻等人文景觀,再輔以日出、奇峰、奇樹、溫泉等經典網紅打卡地點、規模農業產業景觀等,不論縣域外多地同頻文旅聯動,還是縣域徒步游走,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與人文風情,定可滿足游客徒步遠足與游賞。

可學可研。「蜀道明珠」翠雲廊所在地是古蜀道中大名鼎鼎的金牛道,它是世界上遺存裡程最長、保存最完好、資源最富集的人工古驛道。豐富的古道文化遺產可以讓旅客游研學兼備。

對「北四南三」格局古蜀道的認知:北為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南為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金牛道是歷代官方修建、養護、管理的南邊主干道,從漢中勉縣到成都全長600余公裡。

對蜀道文化的學習、挖掘及研究:古驛道、秦王伐蜀、三國時期歷史;石牛糞金、五丁開道的神話故事;歷代關於古蜀道、劍門關、翠雲廊的經史典籍、詩文歌賦和民間傳說等等。

同時,以翠雲廊古柏為主體的生物群落,除古柏之外的灌木、其他喬木、珍稀植物等多樣森林生態系統類型、區域歷史變遷等都值得研究。

可親可玩。徒步健走滿足了現代人對健康、休閒、生態旅游等美好生活的需要。蜀道翠雲廊古柏夾道,蔚然成蔭,空氣清新,自然生態良好,適合親子、親自然游。隨著縣域旅游品類細分豐富,VR新技術場景應用,離任知州、接任知州走馬點樹、交樹交印實景演繹,賦詩作畫游戲,徒步旅游再結合露營、攀登、騎行等新玩法,「泛戶外」運動旅游消費場景不斷拓寬,滿足人們體驗歷史、探險、戶外生存、自然教育等復合型徒步體驗訴求,旅游品質將不斷提升。

蜀道翠雲廊歷經千年依舊生機勃發,美麗的自然景觀與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彰顯了獨特的生命魅力。其將以金牛道為牽引,沿古蜀道脈絡,「一體三線」串聯起廣元、南充、綿陽等沿途各地豐富的文旅資源,為人們徒步體驗自然、歷史研學、文化傳承、攝影寫生、農旅休閒等提供廣闊空間,為建設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作出貢獻。

國家森林步道,世界級徒步游線路,或許也就在不遠處。(文/王宜楷)